当前位置:晔龙阁风水首页 >> 风水知识 >> 周易风水 >> 正文

几千年来《周易》的学术发展脉络和变化

  前几日下了场雨,总算缓解了青岛的酷暑。病怏怏的两个月,伴随着天气的凉爽,也舒适了很多。今天给大家说点干货。
  我解卦之后通常会把卦象传给求占的朋友以备日后咨询。总有一些好奇的朋友会拿着卦象上网搜寻,然后质疑说,你说的怎么和网上不一样?面对这种询问,我一般懒得解释,说少了说不明白,说多了时间耗费不起。今天就在此回答一下这个问题,我会在这里和本人私人微信上做双重推送,如果以后有朋友再有此类疑问,我会把这篇文章传送给他/她。

  要解释清楚这个问题,就必须要搞明白几千年来《周易》的发展脉络。文王羑里演绎《周易》,孔子做“十翼”将《周易》推崇到了前所未有的儒家高度,孔子也是研究《周易》第一人。都知道孔门七十二贤,孔子对每个弟子都是因材施教,对于易学的研究,孔子传给了商瞿,商瞿传给了子庸,子庸传子弓,子弓传子家,子家传子乘,子乘传子庄;还有一种说法是孔子传给了子夏,但是孔门同学认为子夏易学修养不够,因此不予承认。现在大家可以看到,从孔子到子庄,一直是单线的传承,时间也从孔子时代一直传到了西汉。这一点在《史记》、《汉书》、《后汉书》都有明确记载。
  事情到了子庄这里有了变化,子庄传了四位弟子,分别是子中、周王孙、丁宽、服生,这四人都有著作,但均已散佚;周王孙、服生无传承人记载,子中一系传给叔元,叔元传京房,京房传丘贺,丘贺传子临,子临传王骏;丁宽一系传给田王孙,田王孙传给施雠(chou),施雠传张禹,张禹传彭宣;时间也从西汉到了东汉,以上是易学学术传承;
  到了东汉时期,传承的明晰脉络已经散失不备,象数与易理也在这个时候分途,期间出的大家有焦赣、京房、王弼,焦赣的《易林》开卦气之说,京房的《京房易传》开阴阳纳甲之门,王弼则另走一途,从老庄的玄学思想说易;但是相对而言从汉末一直到宋初,易学研究处于相对低谷阶段,没有新的思想加入。
  到了宋朝,易学重新崛起,出现了几位贯通今古的大家如邵雍、朱熹、程颐,其专著《皇极经世》、《梅花易数》、《周易本义》、《周易程氏传》对后世的影响至今。清朝的胡煦《周易函书》让人醍醐灌顶、李光地编著的《周易折中》集大家之成;
  读至此你会发现,易学从西汉之后就有众多分支,每一个支派都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和学术观点;对同一句爻辞的理解也是各家有言,有的相似,有的矛盾。但只要你深入研究易学,不管你是从哪个分支开始研究,走到一定程度你就会有朔本清源的渴求,你会不自觉地追着脉络向上研究,捋到头在向下捋,慢慢的把它的学术层次搞清楚;这时候你的求知本能会驱使你齐头并进的研究多重分支,进而形成自己的思维框架。但是走到这重境界的少之又少,走到这重境界的人一旦研究明白某个问题,一定会视如珍宝,秘不告人;网上的很多信息不能说不对,只能说它们只是无数枝干中的一个小树叶,而很多人恰恰是被“一叶障目”了。
  我虽不才,但至少学易20余载,名家著作大开大合的脉络还是说得清楚;我的解卦结合了这些年来自己所学、总结和诸多名家的解释,而某些求占者非要拿着“一片小树叶”来问我,试问让我如何解释?特作此文,以此作答。2016年8月29日沐宣堂主







几千年来《周易》的学术发展脉络和变化、文王羑里演绎《周易》